查看原文
其他

曾因酒醉鞭名马,生怕情多累美人:寻访《自述诗》里的郁达夫

2016-09-17 晓橘 云帆诗友会


寻访《自述诗》里的郁达夫

往事如烟
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,他短暂的人生风云跌宕,亦欹亦斜,不亚于任何一部波澜起伏的影视作品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:民国四大才子分别是:徐志摩、郁达夫、邵洵美、戴望舒。

斯人若霞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(1896.12.7-1945.9.17)原名郁文,字达夫,浙江富阳人,中国现代作家、革命烈士。 新文学团体“创造社”的发起人之一,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。其文学代表作有《怀鲁迅》《沉沦》《故都的秋》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《过去》《迟桂花》等。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:“文学作品,都是作家的自叙传”。因此,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,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、人生际遇,比如他的自传体小说《沉沦》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小说著称于世的郁达夫,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,他自称旧诗于他“性情最适宜”。

文坛声名


        知我罪我,后世评说。郁达夫一生曲折坎坷。最终万里投荒,横死绝域。对他的评价,历来褒贬不一。

        刘海粟:达夫感情饱满细腻,观察深切,才思敏捷,古典文学、西洋文学根基都雄厚。从气质上来讲,他是个杰出的抒情诗人,散文和小说不过是诗歌的扩散。他的一生是一首风云变幻而又荡气回肠的长诗。这样的诗人,近代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。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,鲁迅、田汉而外,抗衡者寥寥。

        沈从文:郁达夫的名字,成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了。人人皆觉得郁达夫是个可怜的人,是个朋友,因为人人皆可以从他作品中,发现自己的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郭沫若:郁达夫清新的笔调,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,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。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,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,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,把一些假道学、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之子郁飞: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,也有明显缺点的人,他很爱国家,对朋友也很热心,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,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。他不是什么圣人,只是一名文人,不要刻意美化他,也不要把他丑化。

走进《自述诗十八首》走近曾经的郁达夫

        1918年5月至12月,郁达夫以七言绝句形式作《十八首》,对自己十七岁以前之家境、行踪、兴趣、志向、学业、情事作了较为全面的回顾。这组诗写得清新俊朗而又凝炼深沉,是其求学日本期间比较重要的旧体诗作。 

        水一样的春愁,谜一样的郁达夫。翻开《自述诗十八首》,动人的诗行缓缓地流淌。似乎看到那位青年一席布衣,手握书卷,萧然独立。时光荏苒,可他似乎从未离开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序:春风秋雨,感逝水于流年;夜月银筝,忆繁华于昨梦。自来海外,屡见霜飞;检点平生,不无泪落。况托生箕口,飘零有王右掾之悲;作客江亭,流落感韦中郎之遇。辽东只鹤,栖近鹪鹩;光范三书,运逢张角。嗟乎,人非木石,谁独无情?我纵猖狂,天何太忍!盖闻日斜庚子,贾生陈伤之辞;陬正摄提,屈子有怀沙之赋。题诗答问,青莲已创作新声;自述成篇,小子徒追随后武而已耳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一

江湖流落廿三年,红泪频揩述此篇。

删尽定公哀艳句,侬诗粉本出青莲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红泪:血泪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定公:龚自珍,号定庵。魏源有辑《定庵文录》12卷,后有《定庵文集》3卷、《续集》4卷。龚自珍诗歌中不乏艳情之作。

        3、侬:我。

        4、粉本,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,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,指底本、基础等。

        5、青莲: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是诗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作于日本。郁达夫生于1896年,时年23岁。青年郁达夫忧愤、缠绵的情感,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真挚自然的风格,轻轻缱绻在字里行间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二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前身纵不是如来,谪下红尘也可哀。

风雪四山花落夜,窦家丛桂一枝开。
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风雪四山花落夜:1896年12月7日(夏历十一月初三日),郁达夫出生,当时正下雪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窦家丛桂:(《玉壶清话》卷二)窦禹钧生五子:仪、俨、侃、偁、僖。禹钧家教甚严,建书房40间,买书数千卷,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。五子相继登科,时号“窦氏五龙”。冯瀛王赠禹钧诗:“灵椿一树老,丹桂五枝芳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年轻的诗人提笔写来,回顾着自己的生平家世。思绪飘远……不觉已是白雪满笺,书香满怀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三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王筠昆仲皆良璞,久矣名扬浙水滨。

生到苏家难为弟,排来行次第三人。
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王筠昆仲:王筠(481~549)南朝梁文学家。字元礼,一字德柔。祖籍琅邪临沂人。王僧虔之孙。曾任昭明太子萧统的属官,后为临海太守。历任秘书监、太府卿、度支尚书、太子詹事。兄弟皆有才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生到苏家难为弟,排来行次第三人:郁达夫上有两个兄长:郁华,郁浩。这里用“苏家”二字,是比其为苏轼,苏辙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这首诗描述了自己的家学渊源。一门风雅,那种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影响深远。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郁达夫,自然拥有着一种气度,一种荣耀感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四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家在严陵滩下住,秦时风物晋山川。

碧桃三月花如锦,来往春江有钓船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家在严陵滩下住:浙江省富阳县城,位于富春江边,东汉时的严子陵隐居于此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首诗,更是一幅画。我们仿佛看到富春江上,沿江洲滩星罗棋布。阳春三月,碧桃似锦,春江澄碧,红花白帆,钓船往来。曾经的那个少年,置身于秦时的风物、晋时的山川之间,正如他的自传所描述的《我的梦,我的青春》……
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五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人言先父丧亡日,小子膏肓疾正深。

犹忆青灯秋雨夜,虚堂含泪看兄吟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虚堂:空堂,用《庄子》“虚室生白”之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三岁时,父亲得病身亡,因奶水不足,郁达夫自小营养不良,几乎不救。家道中落,频添伤感。忆及空堂雨夜,兄长教读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,不禁慨然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六

九岁题壁四座惊,阿连少小便聪明。

谁知早慧终非福,碌碌瑚琏器不成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首联:1904年春,郁达夫进入公立书塾“春江书院”,开始接触古典文学作品,并学习写诗,像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从弟谢惠连一样聪明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阿连:《宋书.谢灵运传》有云,惠连幼有奇才﹐不为父方明所知……

谓方明曰:阿连才悟如此﹐而尊作常儿遇之。

        又:宋王安石《寄四侄旊》诗之一有云:春草已生无好句﹐阿连空复梦中来。

        3、瑚琏,宗庙里盛黍稷的祭器,比喻治国的才能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是个有着独立性格、自主意识和坚持自身价值的人。他的才华,苦闷,孤傲,忧伤……径自凝结集聚在诗词文章里。他就是这样一个 “边缘人”,他的命运注定与众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的诗作创造了丰富的意境美。汪静之曾评论:达夫诗琳琅满目,近代诗人无出其者 ……并曾对其家人言:达夫是天才,他的诗无人能比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七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十三问字子云居,初读琅嬛异域书。

功业他年差可想,荒村终老注虫鱼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子云居:扬雄字子云。这里指公立书塾“春江书院”的老师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虫鱼:孔子认为读《诗》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。汉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﹐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﹑考据。后遂以“虫鱼”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。也含讥其繁琐之意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诗人特有的清醒和无奈。书生意气,文人风骨,怀才不遇的感伤,郁结其中,忧愤感伤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八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左家娇女字莲仙,累我闲情赋百篇。

三月富春城下路,杨花如雪雪如烟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左家娇女:晋左思《娇女诗》有“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”之句。后以“左家娇女”指美丽可爱的少女,这里是指郁达夫爱慕的小学同学赵氏女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一生对爱情的追求可谓执拗。除与孙荃、王映霞、何丽有三位女性结为夫妻外,少年时代“整整恼乱了”他两年童心的赵家少女,留学日本时结识的梅儿、隆儿、玉儿,回国后在安庆结识的海棠,后来在新加坡认识的李晓瑛及歌女玉娇等,都在他生命中留下过或浓或淡的恋情。个中曲折,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:“感情的起伏,更有甚大的波浪可寻”。这首诗的情和景交融渗透,相契相合,曲折、浪漫、痛苦、懊恼……婉转动人,缠绵又美丽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九

一失足成千古恨,昔人诗句意何深。

广平自赋梅花后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广平:指宋璟。其为人耿介有节,守法持正,与姚崇并称为唐代贤相,累官至广平郡公,进尚书右丞。宋氏性喜梅花,所作《梅花赋》全篇五百六十字,以花喻人,词丽言切,倍受历代文人称誉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那个让少年郁达夫感到水样春愁的赵家少女,可遇却不可求。诗句中“碧海青天夜夜心”的情与景已浑然一体,可知诗人正像李商隐以月里嫦娥深悔为喻,用广平写梅花的深情,来寄托那绵绵无尽的相思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二女明妆不可求,红儿体态也风流。

杏花又逐东风嫁,添我情怀万斛愁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二女:郁达夫爱慕赵家少女的心思被一男同学看透了,于是有一次相约,去倩儿家玩。倩儿是赵家少女的玩伴,四人一起玩了很久的骨牌,后倩儿的母亲还叫郁达夫晚上送赵家少女回家。后常去二女子家。(二女皆早嫁)

        2、红儿:泛指美女。这里指倩儿。

        3、万斛愁,极言容量之多。古代以十斗为一斛,南宋末年改为五斗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的爱情诗篇吸取了李商隐深婉、细腻的风格。那杏花飞舞中,绵绵的相思与清新、凄婉的景色交融,缠绵缱绻,极富才情。“万斛愁” 把无形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了,好生沉重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一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几度沧江逐逝波,风云奇气半消磨。

扬州梦醒无聊甚,剩有旗亭学醉歌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旗亭:市楼。古代观察、指挥集市的处所,上立有旗,故称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旗亭学醉歌:周邦彦有云 《琐窗寒·寒食》词:“旗亭唤酒,付与高阳俦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开元中,诗人王昌龄、高适、王之涣齐名。一日天寒微雪,三人共诣旗亭。贳酒小饮,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,俄有妙妓四辈,寻续而至。三人私相约曰:“密观诸伶所讴,若诗入歌词之多者,则为优矣。结果王之涣获胜。

处在风雨飘摇的那个年代,郁达夫苦闷忧愤,情郁于中,举杯醉酒,放荡不羁。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,他的诗作始终忠实于自己的感情,始终不变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二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吾生十五无他嗜,只爱兰台令史书。

忽遇江南吴祭酒,梅花雪里学诗初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兰台令史:兰台是中国汉代中央档案、典籍库,也是当时名儒著述的地方。建于长安(今西安)宫内,系石室建筑,修造年代不可考。由于兰台是史官修史之处,所以后世泛称史官为兰台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曾改秘书省为兰台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江南吴祭酒,梅花雪里:郁达夫1911年1月高小毕业,获得奖品《吴梅村诗集》,这是他正式学诗的开始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三岁丧父,家庭窘迫。他七岁入私塾。九岁便能赋诗。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,并向报刊投稿,旧体诗造诣精深。“只爱兰台令史书”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痴迷。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,开始尝试小说创作。才华横溢的他,精通五门外语,分别为日语、英语、德语、法语、马来西亚语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三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儿时曾作杭州梦,初到杭州似梦中。

笑把金樽邀落日,绿杨城郭正春风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初到杭州似梦中:郁达夫于1911年2月时,考上杭州府中学,因经费不足,改入嘉兴府中学。9月,转入杭州府中学就读,与徐志摩同班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鲁迅曾以世道艰难而著诗,劝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。可他“儿时曾作杭州梦,初到杭州似梦中”,这种杭州情结由来已久。终于在1936~1938年,郁达夫实践了“把家安在杭州”的那个梦。在他漂泊的一生中,故居多处。居杭虽只匆匆两年,可唯有杭州这座屋,是由他亲自设计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首作品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。综观郁达夫的诗作,大多有着一以贯之的清新、超逸、婉约之美。他曾劝孙荃多读晚唐诗,言道:“晚唐诗人以李义山、温飞卿、杜樊川为佳。试取李商隐《无题》诸作而读之,神韵悠扬,有欲仙去之慨。世人以其过于纤巧而斥之,误矣!诗必纤巧而后可,何过之有?”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四

欲把杭州作汴京,湖山清处遍题名。

谁知西子楼台窄,三宿匆匆出凤城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三宿匆匆出凤城:郁达夫考上杭州府中学,因经费不足,和三个同学改入嘉兴府中学。凤城,京都的美称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日本著名汉学家服部担风对郁达夫的诗评论道:“风骚勿主年犹少,仙佛才兼古亦稀”。郭沫若亦说:“这些诗大都是经心之作,可作为自传,亦可以作为诗史”。此诗读来朗朗上口,意境明朗流动:古人说的那种很渺茫的,所谓“香象渡河、羚羊挂角”、无迹可求的那一种弦外之音,大致如此吧?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五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鸳湖旧忆梅村曲,莺粟人传太史歌。

日暮落帆亭下立,吴王城郭赵家河。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鸳湖诗:鸳湖,即嘉兴鸳鸯湖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梅村曲:吴梅村有诗《鸳湖櫂歌》。

        3、莺粟:罂粟。

        4、太史歌:太史即朱竹垞(朱彝尊),亦著有《鸳湖櫂歌》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曾在《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》中坦言:“欣赏自然,欣赏山水,就是与万物调和。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和作用。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,就是诗的起源的另一个原因。”从小对大自然的迷恋,已经成为少年郁达夫的一种天性,一种态度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六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离家少小谁曾惯,一发青山唤不应。

昨夜梦中逢母别,可怜枕上有红冰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红冰:血泪,指感怀之深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无情未必真豪杰,怜子如何不丈夫?是热血男儿,亦是赤子情怀。达夫1913年9月东渡日本,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。万里去国,自然满怀离情别绪。当年一踏上日本土地,他就写下了《乡思》、《客感》等抒发乡愁的诗篇。他的旧体诗作中,前期所抒发的大多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,后期则更多的抒写他对危难中的祖国的怀念。诗境的逐渐开阔与雄浑,正是郁达夫思想逐渐成熟、逐渐进步的体现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七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鼙鼓荆襄动地来,横流到处劫飞灰。

秣陵围解君臣散,予亦苍茫过马嵬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横流:比喻动乱,灾祸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鼙鼓荆襄动地来:鼙鼓,小鼓和大鼓,古代军队所用。

        荆襄,指南宋与蒙古军队相互争夺的荆州襄阳地区,这里指的是1911年武昌起义,建立了民国政府。

        3、秣陵围解君臣散,予亦苍茫过马嵬:唐安史之乱,玄宗奔蜀,途次马嵬驿,卫兵杀杨国忠,玄宗被迫赐杨贵妃死,葬于马嵬坡。这里比喻郁达夫1912年9月,转入美国长老会办的之江大学预科(原名育英书院)读书。不到半年,就因参加反对校长的风潮而被开除的往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郁达夫生在封建社会逐渐瓦解的社会,幼年读书时目睹了国内军阀的混战、社会的黑暗,人心的卑污。加上彼时自家经济的窘迫,使他自小就养成了孤独、伤感的性格,在人生的旅途中,他仿佛是一个感伤的行旅者。然而又诚如他所言:“悲怀伤感,决不是个人固有的私情。照托尔斯泰的艺术论看来,感情的渲染传流,却是艺术作品的主要功用之一 ”。


自述诗十八首

之十八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苍茫又过七年期,客舍栖栖五处移。

来岁桑干仍欲渡,别离应更有新诗。


        走进诗句

        1、又过七年期:指现在回忆起来,已是七年前的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2、桑干:永定河上游。汉唐与西北游牧民族的交战之地,唐人边塞诗中多有提及。

        斯人心曲

        1913年,郁达夫随长兄郁华(郁曼陀)赴日本留学。其间先是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,后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,毕业后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。1921年,郁达夫与留日学生郭沫若、成仿吾、张资平、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“创造社”。 1921年10月15日,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,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《沉沦》出版,轰动国内文坛……青年才俊,声名斐然。聚散离合,辗转流离,新诗可待。

寻访《自述诗》里的郁达夫

写在卷末

        搁笔之间,思绪万千。郁达夫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“大家”之一,他在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政论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,早在五四时期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大师。事实上,郁达夫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,也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抗日志士。他在海外利用报纸这一特殊的斗争工具,在宣传战线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。在新加坡期间,郁达夫所写的大都是战斗性很强的政论、短评、杂感和旧体诗词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大多数情况下,郁达夫被误解为一个颓废的人。其实,他有着非常复杂和矛盾的性格。经历了五四时期的社会巨变,他的身上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点。他具有旧式文人的习气,却又受了先进思想的浸润;对政治既热情又疏离,对国家既热爱又悲愤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篇幅有限。风云激荡的传奇故事,实难一一尽述。还是引用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,暂且结束这次心灵之约吧:


钓台题壁

郁达夫

不是樽前爱惜身,佯狂未免假成真。

曾因酒醉鞭名马,生怕情多累美人。

劫数东南天作孽,鸡鸣风雨海扬尘。

悲歌痛哭终何补,义士纷纷说帝秦。


        壮哉!昔时人已没,至今水犹寒。


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